close

本文引用自mulicia - 植物介紹~緬梔

11090415950994_470_gv.jpg 

緬梔,學名 Plumeria rubra,英文名 Frangipani,別名雞蛋花、鹿角樹、廟樹、蛋黃花、番仔花。夾竹桃科,緬梔屬,落葉小喬木,原產熱帶美洲。株高約 5 公尺,最高可達 8 公尺,樹冠圓傘形,冠幅約 5 公尺,偶見冠幅大於樹高者。枝條圓筒形,粗壯而帶肉質,無毛,具豐富乳汁,落葉後具明顯葉痕。葉互生,簇生枝頂,長圓狀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,頂端急尖或短 漸尖,基部狹楔形,全緣,厚紙質,長 15-40 公分,寬 6-12 公分,無托葉;葉面深綠色,葉背淺綠色,兩面均平滑無毛;中脈在葉面凹入,在葉背稍凸起,平行羽狀側脈 30-40 對,兩面扁平,近水平橫出,未達葉緣網結成邊脈,僅葉背中脈邊緣被柔毛;葉柄長 4-7 公分,基部具腺體,無毛。聚繖花序,頂生,長 16-32 公分,寬 10-15 公分;總花梗 3 歧,長 13-28 公分,肉質,綠色,被短柔毛,老時逐漸脫落;花梗被短柔毛或毛脫落,長約 2 公分;花萼裂片小,卵圓形或闊圓形,頂端圓,不張開而緊壓花冠筒,長和寬約 0.2 公分;花冠筒圓筒形,長 1.5-1.7 公分,寬約 0.3 公分,外面無毛,內面密被柔毛,喉部無鱗片;花冠裂片 5 枚,闊倒卵形、狹倒卵形或橢圓形,比花冠筒長,頂端圓,基部向左覆蓋,長 3.5-4.5 公分,寬 1.5-1.8 公分;花冠紅色或白色黃心,或於花冠筒外面及裂片外面左邊略帶淡紅色斑紋,具芳香;雄蕊 5 枚,著生在花冠筒基部,花絲極短,花藥長圓形,長約 0.3 公分,內藏;花柱短,柱頭長圓形,中間縊縮,頂端 2 裂;子房由 2 枚離生心皮組成,每心皮有胚珠多顆,著生於子房腹縫線的胎座上;蓇葖果雙生,廣歧,圓筒狀,窄長,頂端急尖,無毛,長約 20 公分,寬約 1.5 公分,初時綠色,熟時黑褐色;種子多數,倒生,斜長圓形,扁平,長約 2 公分,寬約 1 公分,頂端具長圓形膜質的翅,翅的邊緣具不規則的凹缺,翅長 2-2.8 公分,寬約 0.8 公分。花期晚春至秋末,盛花期五至六月。

11090415950994_530.jpg 

花草百科

緬梔相傳由緬甸傳入,花香類似梔子花,因此得名,又因冬天葉片落光後,三叉狀的光 禿分枝形似鹿角,故又別稱「鹿角樹」。緬梔最早被發現命名的原生種為紅花品系,學名為 P. rubra;「雞蛋花」之名最初單指學名為 P. rubra var. acutifolia 的白花黃心品系,突顯其白色花瓣的中心暈染鮮麗的鵝黃色彩,極似蛋白包裹蛋黃的形象,今則泛稱所有的同種植物。緬梔於西元 1645 年由荷蘭人引進台灣栽培,清康熙三十六年(西元 1697 年)時任閩州知府幕賓的郁永河自福建前來台灣北投勘採硫磺,在其名著《裨海紀遊》中曾為之賦詩:「青蔥大葉似枇杷,臃腫枝頭著白花,看到花心黃欲滴,家家 一樹倚籬笆。」又批註曰:「番花,葉似枇杷,花開五瓣,白色,木本,臃腫,枝必三叉。花心漸作深黃色,攀折累三日不殘。香如梔子,病其過烈,風度花香,始 覺濃郁。自四月至十月開不絕,冬寒併葉俱盡。」可見早在 300 多年前的荷據至清領時期,雞蛋花就已常見栽植於台灣各地的門庭院落。

11090327254644_512.jpg 

西元 1910 年原產墨西哥的鈍頭緬梔(P. obtuse)由新加坡引進台灣,其葉片呈倒長卵形,葉端鈍圓,屬常綠半落葉性小喬木,少見枝葉完全光禿的景象,和一般緬梔冬季完全落葉的特性顯著不同。 西元 1967 年雜交緬梔(P. hybrid)首由菲律賓引進台灣,西元 2003-2007 年園藝界又從東南亞各國引進數十種優良品種,如香金、蕙心、春衣、漾紅、粉裳、辰莎、蜜桃、粉蝶等,花形花色變化萬千,園藝景觀栽培已逐漸普遍;其中西元 2003 年由泰國引進的斑葉緬梔(P. variegata)目前僅零星栽培,平常仍極罕見。西元 2007 年原產巴拿馬、哥倫比亞、委內瑞拉一帶的緬雪花(P. pudica)由泰國引進台灣,其枝幹直挺生長,樹姿屹立傲然,有別於尋常緬梔的圓傘型樹冠,葉片戟形或匙形,頂端短漸尖或突尖,極其秀美雅致,且終年常 綠不凋,花朵多而錦簇,花徑大而圓滿,不但花期極長,近乎全年,還具有生長迅速及早熟的特性,株高約 1 公尺就能開花,堪稱緬梔類植物中最典雅獨特、花葉俱美的新興品種。

緬梔原產熱帶美洲,現已廣泛栽植於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,為典型的熱帶代表性觀 花植物之一。緬梔是印尼峇里島最負盛名的木本花卉,其國際機場迎接賓客的花環即由緬梔的花朵串成,島內亦處處可見芳蹤。熱帶旅遊聖地夏威夷的人們喜歡將緬 梔串成花環,當作參加節慶活動時的配飾,居民的衣著、飾品、建築物等亦處處可見美麗的緬梔圖騰;加勒比海沿岸的婦女則取其鮮花作為薰香頭髮或衣物的材料。 緬梔被寮國定為國花,象徵寮國人民純潔樸實、熱忱坦蕩的民風,比鄰的泰國、緬甸、柬埔寨也都遍地可見,栽植極盛。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村寨,全民信仰南 傳上座部佛教,緬梔被當地寺院定為必須種植的「五樹六花」之一,沿習至今緬梔已成為各地佛教寺院中不可或缺的植物,有「廟樹」(Temple Tree)的美譽。緬梔常被利用為芳香療法的香料植物,也是民間傳統五花茶的主要成分之一,亦可提煉香精供製高級化妝品、香皂和食品添加劑等化工產品。緬 梔的花朵清香幽雅,落花常以旋轉方式直線墜落,鋪灑地面呈現一片繽紛的落英,其樹姿高雅潔淨,清新絕俗,最適合行道樹、庭園美化或大型盆栽。

栽培重點

繁殖可用播種、扦插或嫁接法。播種以春至夏季為適期,種子發芽適溫攝氏 24-28 度,播種後保持適潤,約經 3-4 週發芽;扦插以春至秋季為適期,尤以早春萌發新芽之前最佳,剪取去年生強健枝條,每段 20-30 公分,扦插後保持適潤至半乾燥狀態,切忌過度潮濕,約經 1-2 個月發根萌芽。實生苗需經 3-4 年才能開花,扦插苗 1-2 年即能開花。栽培土質以深厚肥沃、通透性佳、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,微酸性土壤更適,排水務求良好。性極耐旱,待栽培土質稍呈乾燥後再行澆水, 切忌澆水過勤或排水不暢,以防爛根夭折,梅雨季節盆栽介質不可長期潮濕。日照 80-100% 最理想,日照充足可持續開花數月之久,蔭蔽處生育不良或開花較少,葉片亦較稀疏。定植前應預施有機肥料作基肥,追肥每 1-2 個月施用一次,各種有機肥料或三要素均可,比例增加磷、鉀肥有利開花。冬季落葉後稍作修剪整枝,促使側枝萌生,惟當年新萌發之幼枝不易開花。若需矮化植 株,可於秋至冬季截頂,翌春能萌發更多枝條。枝條若過度交叉重疊生長,可適時修剪整枝,保持樹冠通風透光,預防病蟲害。枝條富含乳汁,修剪過程務須謹慎, 避免誤觸眼睛。耐寒性差,冬季攝氏 13 度以下即生長停頓並大量落葉,此時應減少澆水並停止施肥,攝氏 4 度以下葉片會完全落盡進入休眠,翌年春暖後再重新萌芽長葉。成株後強健粗放,性喜高溫,耐熱、極耐旱、耐鹽,忌澇,生育適溫攝氏 23-30 度。

11090327254644_697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niqueLoveMe 的頭像
    UniqueLoveMe

    優瑞康 UNIQUE

    therainbow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